11月15日,日本各大媒体的头版几乎都挂着同一条消息——“中国政府多部门同步加强对日交涉”。而让日媒集体紧张的,是两天内中方接连放出的“强信号”:14日提醒中国公民“近期避免前往日本”,同一天发言人蒋斌直接撂下狠话:“日方若胆敢武力介入台海,必碰得头破血流”。

事情的导火索,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几天前在国会的“惊人发言”。她公然将“台海有事”定义为日本的“存亡危机事态”,这种把台湾问题扯进日本“安全框架”的言论,等于直接踩了中国的“主权红线”。中方的反应来得又快又重:13日,副部长孙卫东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,不仅严正交涉,还明确说了“强烈抗议”——上一次中国公开用这个词,还是2023年8月日本要排核污染水的时候。

但这次不一样。以往可能只是外交层面的表态,这次连都直接“摊牌”了。蒋斌在回应里点出了三个“严重”:粗涉中国内政、挑战战后国际秩序、给“”势力发错误信号。这句话里的每一个词,都像敲在日本政府心上的重锤——毕竟,战后秩序是日本作为战败国必须遵守的“底线”,而“”更是中国绝不会让步的“核心”。

日媒分析,中方这次“愤怒升级”,在于高市的言论已经超出了“口头试探”。之前日本政客偶尔提“台海”,还会用“稳定”之类的词打掩护,这次直接把“台海有事”和日本的“存亡”绑在一起,等于明目张胆要“介入”。而中国的回应,从“提醒公民安全”到“军事警告”,其实是在给日本划“两条线”:一条是“人员安全线”——既然你让中日交流氛围恶化,那中国公民的安全就得先保障;另一条是“主权红线”——敢碰台湾问题,军事手段随时等着。

在国内,网友的讨论也很直白。有人说“早该给日本点颜色看看”,也有人理性提醒“要警惕日本借台海搞军事扩张”,还有经历过历史的老人说“日本忘了当年的教训”。而在日本国内,也有网友留言“政府不该踩中国的红线”,毕竟,中日贸易额摆在这里,谁都不想跟最大的邻居闹僵。

其实,中方的“强硬”从来不是“乱发脾气”。从孙卫东的“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”,到蒋斌的“铜墙铁壁”,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指向:你要挑衅,我就接招;你要踩线,我就反击。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,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,也是日本必须遵守的“承诺”——不管换多少任首相,不管说多少句“狠话”,这个事实永远不会变。

就像网友说的:“主权问题,没有商量的余地;红线问题,碰了就得付出代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