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1日晚的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,当王长浩的手掌触碰到泳池壁的瞬间,电子屏上的数字“22.98”跳出来的刹那,看台上的欢呼声像潮水一样涌进泳池——天津队的小伙子,拿下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50米蝶泳的冠军。
冲过终点的王长浩没立刻站起来,他趴在泳池边抬头望观众席,眼睛亮得像星子,双手拢成喇叭喊了一嗓子“谢谢”,连耳尖都红了。等他爬上岸,教练组的人早就围过来,领队拍着他的肩膀笑:“刚才看你后半程被追,我手心都攥出汗了!”旁边的队医递过来毛巾,他擦了擦脸,还是忍不住笑:“刚才最后五米,我听见观众喊我名字,腿都有劲了。”
看台上的观众里,有从天津赶来的球迷举着“长浩加油”的灯牌,晃得人睁不开眼;也有深圳本地的阿姨举着手机录视频,跟旁边的老伴念叨:“这孩子游得真快,跟鱼似的!”还有几个年轻粉丝挤在护栏边,举着他去年锦标赛的照片喊:“我们等你拿冠军好久啦!”
其实王长浩的这枚金牌,藏着三个月的“狠劲”。今年夏天开始,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到泳池练出发——为了提升0.01秒的反应速度,他对着出发台练了上千次;晚上加练核心力量,平板支撑从30秒做到5分钟,胳膊练得抬不起来还在坚持。去年全国锦标赛拿季军那天,他蹲在更衣室里哭了半小时,转头就跟教练说:“明年全运会,我要站在最高台。”
今晚的决赛,他确实做到了。从出发的“压枪”反应,到前25米的爆发力冲刺,再到后半程咬着牙顶住浙江队选手的追赶——每一步都像他训练时那样,稳得像块石头。当裁判举起他的名字牌,他站在泳池边,对着镜头比了个“V”,背后是漫天的彩纸。
赛后采访时,他挠着头说:“刚才领奖的时候,我看见看台上有个小朋友举着我的海报,突然想起我小时候学游泳的样子——那时候我妈每天陪我去游泳馆,我嫌累哭着要回家,她跟我说‘你游起来的时候,像会飞’。”说到这,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现在我才明白,飞不起来的是翅膀,飞起来的是想赢的心思。”
对于天津游泳队来说,这枚金牌是个“破圈”——这是他们本届全运会拿到的第一枚男子游泳个人项目金牌;对于王长浩来说,这是个开始。就像他说的:“接下来我想冲亚运会,冲世锦赛——我想让更多人知道,天津游泳不是‘陪跑的’,我们也能拿第一。”
走出场馆的时候,风卷着桂花香吹过来,王长浩把金牌挂在脖子上,跟粉丝合了张影。有个小粉丝拽他的衣角:“哥哥,你下次还来深圳比赛吗?”他蹲下来,摸着小朋友的头:“来,下次我拿更亮的牌子给你看。”
今晚的深圳,风里都是欢呼声;今晚的王长浩,终于把“想赢”变成了“赢了”。而我们看见的,不只是一块金牌——是一个年轻人,用三个月的汗水,换来了属于自己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就像泳池里的浪花,只要不停歇,总会冲过最远处的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