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下午四点,阿根廷联邦第七法院的线上法庭里,前总统克里斯蒂娜·费尔南德斯·基什内尔的脸出现在屏幕上——这场被媒体叫做“史上最大”的案审判,终于掀开了盖子。作为主角的她,裹着件旧毛衣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软禁住所里,语气像淬了火:“这是一场司法表演,目的是让你们忘了米莱要改的就业和养老金!”

这场审判的核心,是一本“司机的笔记本”。2018年,阿根廷《民族报》曝光了一名联邦计划部司机的手写记录:从2007到2017年,他帮人送了上百次“装满现金的袋子”,时间、路线、收信人名字写得一清二楚,甚至连“袋子重得拎不动”都记了——后来,这份笔记成了检察机关“挖”网络的钥匙。

600多页的起诉书上,克里斯蒂娜被指是“非法团体的头目”:2007到2015年她当总统时,这个团体收了商人38笔贿赂,总金额1720万美元,而她是“最终受益人”。除了她,还有87个被告——前政府高官、企业家,把“基什内尔时代”的权力网络扯出了个大窟窿。

其实克里斯蒂娜早就“栽”过一次:今年6月,她因为另一起案被判6年监禁,现在一直软禁在家。这次要是罪名成立,她得再蹲5到10年——等于把“监狱生活”又续了个长约。

6日的听证会上,她没等检察官念完起诉书就炸了:“你们把‘伪造的笔记本行动’放在冰箱里,现在米莱要改养老金了,就拿出来解冻!”晚上她在X平台上写得更直白:“这是服务于紧缩政策的司法议程,是丑陋的闹剧!”

而这场“闹剧”的细节,比电视剧还热闹:首次听证开了4个多小时,法官念起诉书就用了2小时;接下来每周开一次,明年3月起每周两次,预计要审两年;光是证人就有400多个,连当时给司机派活的秘书都要出庭。

此时的阿根廷,正陷在米莱政府的经济改革漩涡里——大家都在吵“养老金会不会砍”“年轻人要不要去国外找工作”,这场审判突然撞进来,难免让人犯嘀咕:“是不是故意转移注意力?”有人在社交平台上骂:“与其审前总统,不如先解决我们的饭钱”;也有人说:“不管是不是表演,就得查到底”——两边的声音吵得像重庆的菜市场,倒让这场审判成了“全民追剧”的焦点。

而克里斯蒂娜的“司法表演”论,也把这事儿扯出了“案外案”:米莱政府的经济改革,到底是不是“借审判遮丑”?或许只有等400个证人念完证词,才能看清这场“史上最大案”的真面目——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:阿根廷人的注意力,已经被分成了两半。一边盯着线上法庭的屏幕,一边攥着手里的养老金账单,不知道下一个“焦点”会落在哪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