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的乌镇又要“炸”了——不是因为江南的秋景,而是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“前菜”先火出了圈:游戏科学带着《黑神话:悟空》,要去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“搞事情”。

作为今年最让玩家“上头”的国产3A游戏,《黑神话》的底气早就写在数据里:8月全球上线后,1000万份销量、300万同时在线峰值,靠的不只是“棍扫群妖”的爽感,更是把中式古建筑的飞檐、京剧脸谱的油彩、古琴曲的余韵,揉进了每一段剧情里。全球玩家跟着“天命人”踏碎凌霄时,记住的不只是“斗战胜佛”的厉害,更是“西游”二字背后,藏了千年的中国文化密码。

这次去乌镇,《黑神话》可不是来“刷存在感”的。展会特意搭了个“西行冒险者”互动区——参与者要化身游戏里的“天命人”,完成挑战就能拿周边;还有IP综合展,从手办、概念画到动画短片、音乐演奏,把“西游”从游戏里“拽”到了现实,连海外观众都能直观摸到“东方神话”的模样。

但更有意思的是,《黑神话》的“对手”们——华为的鸿蒙欧拉系统、阿里的通义大模型、腾讯的混元AI,还有各种会走路的具身机器人,全在“互联网之光”里等着它。这届博览会本来就聚焦AI:算法模型、数据算力、场景应用三大板块,40多个大模型、10多个机器人集体“秀肌肉”。《黑神话》一来,刚好把“文化”和“科技”拧成了一根绳——游戏里的AI NPC会根据玩家选择变台词,实时渲染的花果山能看清每片树叶的纹路,这些不都是科技的“小心机”?而它带火的“西游叙事”,又给冷冰冰的AI添了点“人情味儿”——就像博览会里的“AI创艺之境”,用AI画西游人物、用AI奏古琴曲,科技突然就有了“文化温度”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

有人说,这届大会最妙的不是“看谁的模型更牛”,而是“看文化和科技怎么谈恋爱”。《黑神话》的“筋斗云”撞上AI的“算力引擎”,西游的“天命”遇上互联网的“连接”,本质上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:中国的“厉害”,从来不是单独的“文化复古”或“科技爆发”,而是把老祖宗的东西,用最前沿的方式“重新讲一遍”。

就像玩家在游戏里说的:“我打《黑神话》,不是为了砍怪,是为了看花果山的云怎么飘,听唐僧的禅语怎么落,还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‘中国味’。”而这届“互联网之光”要做的,大概就是把这种“中国味”,用科技的方式“传得更远”——毕竟,最能打动人的“未来”,从来都不是没有根的“科幻”,而是“传统”和“创新”拧在一起,开出的花。

等到19日开展那天,说不定会有玩家抱着《黑神话》手办,站在华为的鸿蒙系统前拍照;也会有科技迷盯着阿里的大模型,突然想起游戏里的AI NPC。这大概就是“互联网之光”最想讲的“中国故事”:当文化IP不再是“博物馆里的标本”,当科技不再是“实验室里的代码”,它们撞在一起,就能变成所有人都能读懂的“共鸣”。

而《黑神话:悟空》,刚好成了那个“撞点”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