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检单上的“肌瘤”四个字,成了不少女性的“心病”——怕手术的疼、怕吃药的苦,总想着有没有“不用折腾”的解决办法。一批宣称“不手术、贴一贴就能消肌瘤”的医疗器械贴剂,悄悄爬上购物平台热销榜,可背后藏着的“坑”,比想象中更戳人。

宣称“中药成分”的贴剂,实则“挂羊头卖狗肉”“纯中药、医用级,贴关元穴就能消肌瘤”——五心大药房旗舰店的“宫瘤清穴位贴”,把“中药”当核心卖点,客服反复强调“药企备案无副作用”。可查国家药监局数据库,这款一类医疗器械的成分只有“远红外陶瓷粉、不锈钢珠、医用胶布”,压根没提“中药”;另一款“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”更夸张,客服说含“附子、当归”等中药,可备案信息明确写着“产品仅由球状体和胶布组成,不含药理成分”。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
根据2021年国家药监局修订的《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》,一类器械本质是物理作用,禁止添加中药、化学药物等有药理功效的成分——这些商家所谓的“中药贴”,不过是偷换概念的“文字游戏”。

“贴一贴消瘤”的噱头,专家直斥“没科学依据”比虚假成分更离谱的,是“消瘤”的功效宣传。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 宫大夫旗舰店的主播在直播里拍着胸脯说:“3厘米以下肌瘤拍两盒,3厘米以上拍四盒,贴完就能看到明显缩小;”视频广告里更喊出“不手术、轻轻一贴改善肌瘤”;五心大药房的客服也附和:“很多患者用了反馈肌瘤缩小、甚至消除。”

可这些说法,在医生眼里完全站不住脚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唐志坚明确:“一类医疗器械只能通过物理刺激缓解局部不适,想靠‘贴一贴’消瘤?不可能——透皮吸收的草本成分太少,根本到不了,更别说抑制肌瘤生长。”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补充:“超范围宣传功效,属于违法行为,本质是利用患者‘怕手术’的心理,用信息差误导人。”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
消费者踩坑:“贴了没用,还过敏”这些“神贴”的实际效果,远没宣传的美好。
有消费者在宫大夫店铺评论:“评论都是假的,贴上去只有点热,所谓‘穴位压力’就是个小钢珠,根本压不准;320元四盒,不值这个价。”还有人反馈:“贴了一盒就红肿痒痛,客服天天发优惠套餐,像‘连环套’。”更有中药贴膏宣称“一贴消瘤、当晚脱落”,可患者用后吐槽:“肌瘤没掉,皮肤先烂了。”

多款医疗器械贴剂涉违规宣传

别让“怕麻烦”,变成“更麻烦”其实,肌瘤没那么“可怕”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白文说:“直径小于5厘米、没症状的肌瘤,不用过度干预——调整情绪、规律作息,比乱贴膏药有用。”她曾接诊一位患者,肌瘤6厘米本应手术,靠针灸加中药缩小到5厘米以下,可后来因压力大又长大,最终还是接受了手术:“肌瘤的关键是‘控制’,不是‘消灭’,别信那些‘轻松解决’的噱头,耽误治疗才是真的险。”

从“中药贴”到“进口伪装”,从“备案号混乱”到“超范围宣传”,这些违规贴剂的套路,抓住的不过是女性对“简单治疗”的期待。可健康从没有“捷径”——面对肌瘤,最靠谱的还是听医生的:定期复查、规范治疗,别让“怕麻烦”变成“更麻烦”。